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0考生,招办带你认识科大、心仪科大、成为科大
2020-04-13 16:46:00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一、带你认识科大

  天津科技大学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中央部属院校——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独立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现有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办学硬件

  学校现有滨海校区和河西校区,其中滨海主校区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地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53.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92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48亿元,体育场馆和专项训练设施齐全,建有较高水平的校园网,各项生活设施齐备。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07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85人,教授、副教授697人,其中双聘院士5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1名、国家“万人计划”4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3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天津市杰出人才1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2名、天津市特聘(讲座、青年)教授34名,天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3名。

  课程建设

  学校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荣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1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22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科研实力

  学校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科研平台达到30个。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11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健康生物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学校实现中外科技合作交流搭建了高端平台。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思路,目前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德国、芬兰等40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学校拥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现有教育部批准的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加入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国外多所高校签订“3+1+1”、“2+2”、“3+2”等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在学期间申请赴国(境)外参加长期留学或短期交流。先后接受了8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校学习和访问。

  二、为你重点推荐

  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学校建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16个研究方向),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85个研究方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3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和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2个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环境科学、工业设计、财务管理6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轻化工程、产品设计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印刷工程、法学、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20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与应用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FT)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

  新增3个特色本科专业

  学校以加快“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加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新技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渗透和融合,推进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2020年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3个本科专业。

  稳步实施大类招生

  学校实施大类招生7个。

  机械类(含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海洋科学类(含海洋科学、海洋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金融学类(含金融工程、投资学);

  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含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

  招生大类采取“2+2”或“1.5+2.5”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两年或一年半的时间修读规定的基础平台课程,在专业类内依据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发展需要、择优合理安排、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专业选择。

  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每个专业除开设相应的必修课程外,还有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出了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互认等一系列新举措。

  “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

  学校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计划”等重要教育改革战略,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财务管理等传统优势专业建有“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在每年录取的新生中进行择优选拔,独立编班,小班教学。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和“分流增补”的动态滚动管理机制,强化学科基础能力,多途径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跨界行业整合能力的卓越人才。

  转专业和辅修双学位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本科生在入学一年后可以依规定提出转专业申请,按照转入专业准入要求和综合评价进行考核遴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辅修其他专业,达到相应学分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即可获得辅修双学位。

  中外合作办学

  学校有三个实施本科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2.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专业;3.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工程(酿造与蒸馏)专业。三个合作办学专业均引进国外课程,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标准与国外大学相应专业接轨,符合相关考核要求即可获得相应学位。

  三、帮你填报支招

  选考科目情况

  针对高考改革选考科目,我校招生专业(类)中有20个专业(类)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设科目要求,多数是改革前文史类、艺术类或文理兼招的专业;有15个专业(类)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必须选择某1门考试科目,大部分要求选考物理,多数为理工类专业;还有10个专业(类)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从2到3门科目中选考1门即可报考。学校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具体招生专业、人数报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并由其向考生公布,学校也通过招生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往年数据参考

  考生报考时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虽然位次最终还是由分数所决定,但新高考改革后,等级赋分对分数分布会较之前有所变化,因此分数的直接参考性会下降,但位次信息仍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但专业组之间和专业组中各专业的录取情况还是有所差别。例如我校,在津招生计划多,招生类别多,各招生专业组所包含专业也有所不同,专业间历年录取位次差距较大,且覆盖面广。考生可以综合分析学校各专业组所含专业往年的录取位次和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报考专业,并于高考后根据成绩位次及选考科目再具体咨询。我校历年录取分数和位次信息可登陆天津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

  志愿填报建议

  首先要准确了解政策。认真了解招生录取政策,理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详细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仔细查看选考科目及其他报考要求。

  其次要多渠道搜集信息。关注阳光高考平台、高校招生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会重点发布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数据等信息。这些都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还是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校重点学科、一流专业、硕博士点,以及转专业、研究生推免等政策。参考往年录取位次,把握好填报策略,拉开梯度、合理组合。

  重要提示:建议考生尽量填报“服从调剂”,为自己争取多一次的机会。

  招生咨询方式

  本科招生网:http://zsb.tust.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22-60600336、28113336

  天津招生咨询QQ群:1077974494

  欢迎广大考生和家长报考和咨询!

真正喜欢和想要的

都不会轻易得到

奇迹是努力换来的

即使再疲惫

也要坚持向前走

黑夜虽然漫长

总会等来阳光

你的未来如温暖的朝阳

一定不会迟到

世界有朝夕和四季

等待你的科大

有理想和远方

@2020考生,欢迎报考天津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