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忆家国情 筑民航梦 扬校媒风”——中国民航大学第四届媒体嘉年华决赛成功举办
2018-11-19 16:41:00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记者节刚结束不久,但中国民航大学校园媒体人的故事正在延续。11月16日,由大学生记者团主办的第四届媒体嘉年华决赛于至善苑104室举办,比赛围绕“家国情怀”、“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和“做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的‘准民航人’”三个主题进行讲述,新华社天津分社高级记者、终审签发人、政文采访室主任张建新,科技日报社天津记者站站长孙玉松等5名校内外媒体工作者和40位大众担任评审。经过初赛、复赛的角逐,最终,李正欣、易婷团队拔得头筹;航大青年团队,杨凯悦、庄锦涛团队获二等奖;宋致颖、杨豪团队与空管青年团队获三等奖。
  两个小时,八个故事,演讲、舞台剧、钢琴伴奏、精心制作的视频......丰富的形式,富有情怀的文字,全方位呈现校媒人的故事,这是校园媒体人自己的舞台。
  “我记录你的故事,你见证我的成长。”李正欣、郝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党委宣传部新闻助理的日常生活。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深夜离开时关掉楼内最后一盏灯。从技术“小白”到“三头六臂”的全媒体人,会写新闻稿件,会拍照,会剪视频,会做推送......李正欣说:“因为想要呈现内容太多,彩排时每次都超时,但最终登上舞台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虽然校媒人与民航人工作的方向不同,但是精神却是相通的,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也可以体现在校媒人的身上,希望通过我们的经历激励新闻中心的助理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舞台上的两方小桌,将航大青年团队的摄影组,采编组,手绘组,新媒体人真实的工作场景还原,讲解人将他们的梦想和坚守娓娓道来,自由与爱让航大青年相聚,严谨科学、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是航大青年共同坚守的信条,不仅是媒体人,更是民航人。
  宋致颖、杨豪团队的《影》,依托改革开放的主题,从照相机的的更新换代折射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中国人生活水平甚至生活方式的巨变。杨豪已是第二年参与比赛,他说:“从去年优秀奖到三等奖的进步,是一年的经验积累,去年上台时候经验不足,今年汲取去年的经验,准备的时候更有底气了。从单纯的喜欢相机,喜欢拍照,到逐渐成为一名校园媒体人,这是正确的决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会继续努力。”
  空管青年别出心裁,以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山西省右玉县调研的故事。由黄沙漫漫,被一德国学者断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到如今风景秀丽的绿洲。十七代右玉人,从县委书记做起,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奇迹。
  张道正在点评中指出,选手的表现都很专业,还有许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中航大校园里有如此多的学生媒体人,没想到中航大校媒人如此有才华、有如此专业的新闻素养;没想到他们会如此喜欢新闻事业;没想到比赛的选题能够如此宽泛,关注到社会问题。他表示“家国情怀”的选题让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一种责任与担当的意识。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无论是专业媒体人还是校媒人,在以后的工作中,都应该把自己放到聚光灯外,把目光对准被报道、被采访的对象,保证新闻的客观与公正。
  法学院2018级学生武杰是40位大众评委之一,他感慨:“很幸运比赛抢票成功,又幸运的被抽中作为评委,每组选手的故事都很精彩,平时只在校园活动中看见校媒人穿梭在活动的各个角落,但是通过本次活动我了解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辛苦,我为他们喝彩。”
  大学生记者团团长、航空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杨其锴说:“我们总结了去年举办比赛的经验,让今年赛前准备工作更充分具体,工作安排也更加细致。结合今年颇具特色的比赛选题,比赛不仅考核选手文字、摄影、新媒体的基本功底,更考核了校媒人捕捉新闻点的能力和团队之间的配合能力,同时,比赛也为中航大校园媒体人讲述新闻故事提供平台,挖掘校媒人才、促进媒体融合。”

(内容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